医药网4月26日讯 4月18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2017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并对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口产品备案情况、营养健康行业发展趋势、中资企业发展方式进行了预判。分析显示,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贸易呈增长状态,产品进口规模将继续扩大,并购海外品牌是中资企业增强自身实力的方法之一。本期特摘录其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2017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额达到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2%,创历史新高。展望未来,新《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的实施,将进一步促进营养保健食品的进口。此外,跨境电商为境外膳食营养补充剂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了新途径;中资企业将继续通过跨境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互换。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形势继续向好。
进出口额均增长
2017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出口额分别为2.5亿美元、0.9亿美元和0.7亿美元、1.3亿美元;出口额较大的省(市)分别是江苏、广东、上海、山东及浙江,江苏艾兰得、仙乐健康、大连医诺公司位列出口前三甲。
2017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的进口额为21.9亿美元,同比增长42.2%(见图)。进口产品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泰国,进口额分别为4.4亿美元、4.1亿美元、1.9亿美元和1.3亿美元。其中,自澳大利亚进口增速高达83.4%。近几年,来自澳大利亚的企业Blackmores(澳佳宝)和Swisse等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品牌推广力度,其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进口额较大的省(市)分别是浙江、上海、广东、北京。上述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电子商务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从进口品类来看,维生素矿物质类、鱼油产品、运动营养、关节养护类和益生菌类产品较受欢迎。
备案制度促进进口
截至今年3月底,以“蓝帽子”(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注册获批的保健食品17457个,其中国产产品16684个,进口产品773个。
自2016年7月1日新《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保健食品备案制度备受行业关注。去年12月,首例进口备案产品获得许可。
与注册相比,“首次进口的属于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保健食品”备案相对容易,目前有很多此类拟进口产品处于申报过程中。那些备案成功的产品将进一步丰富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的市场线,它们以一般贸易的方式进口到中国,布局到数十万家药店、商超等线下渠道。
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351个国产备案产品和21个进口备案产品获准上市。汤臣倍健公司和汤臣倍健旗下的香港健之宝公司分别是国产和进口备案保健食品批件的大户。
电子商务助力国际贸易
商务部发布的《对未来三年中国消费形势发展的研究报告》指出,国内消费进入全面升级的新阶段,商品消费规模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未来三年,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趋于环保、健康、个性和个人体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素质水平整体提高、老龄人口和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加等,营养健康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对于大多数境外营养健康产品来说,以一般贸易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依然面临挑战。然而,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也成为营养保健食品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模式,我国也将进一步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据统计,2017年我国通过海关系统验放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总额达902.4亿元,同比增长80.6%,其中出口金额达336.5亿元,同比增长41.3%;进口金额达565.9亿元,同比增长120%。目前,已有许多国际知名的营养保健食品品牌通过此渠道进入中国,国内保健食品市场维持多年的格局正悄然改变。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知名品牌质量的信任及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使从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营养健康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新选择。
跨境并购增强企业实力
近几年,为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中国不少营养保健食品企业采取中国市场嫁接海外品牌的模式进行扩张(见表)。
今年2月,哈药集团哈药股份认购美国GNC公司40%的股份,交易金额3亿美元。2017年12月,飞鹤乳业斥资2800万美元收购美国保健食品公司Vitamin World;2017年11月,上海广泽食品、长春市联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收购澳洲老牌乳业公司Brownes Dariy等,中资企业通过跨境并购增强了自身的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并从生产和营销模式上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互换。